叉车电池的极板是电能重要供给来源,在经过几百次循环后,极板会产生硫化现象,在放电过程中所形成的硫酸铅,原是细小的颗粒,叫做一次性结晶体,一经充电即可消失。特殊情况下,叉车电池极板表面上会形成一层坚硬的硫酸铅白色粗晶粒层。
这种硫酸铅结晶很难溶解,且在正常充电时不能转化为二氧化铅和海绵状铅,这种现象称为“硫酸铅硬化”,简称“硫化”。叉车电池极板硫化后,由于结晶层结构致密,导电性差、体积大,严重堵塞了极板活性物质的细小孔隙,阻碍了电解液的渗透与扩散,使参与反应的活性物质减少,蓄电池的容量下降,内阻增大,不能供给大的启动电流,硫化严重时蓄电池将不能继续使用。
叉车电池在每次放电后,正负极板的不同活性物质均转变为硫酸铅,充电后各自还原回不同的活性物质。而经常过放电、小电流深放电、低温大电流放电、补充电不及时、充电不充足、酸液密度过高、电池内部缺水、长期搁置时,极板表面的硫酸铅堆积过量且在电解液中溶解,呈饱和状态。
这些硫酸铅微粒在温度、酸浓度的波动下,重新结晶析出在极板表面。由于多晶体系倾向于减小其表面自由能的结果,重组析出后的结晶呈增大、增厚趋势。由于硫酸铅是难溶电解质,重组后的结晶体其比表面积减小,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降低。
硫酸铅附着在极板表面和微孔中阻碍了电池的正常扩散反映,且硫酸铅电导不良阻值大,致使电池在正常的充电中欧姆极化、浓差极化增大,充电接受率降低,在活性物质尚未充分转化时已达极化电压产生水分解,电池迅速升温使充电不能继续下去进而活性物质转化不完全,因而成为容量降低和寿命缩短的原因。